为每件艺术品定制“身份证” “艺术品真伪鉴定问题,其实也是一个产品质量问题。虽然艺术品和一般产品不一样,有它独特的艺术性,但它也是有形的产品,对质量要求更高。”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魏传忠曾表示。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原局长、证据系统工程研究专家霍宪丹表示,起草编制本标准是为了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更好地保护利用艺术品,推动艺术品的可持续发展,不仅符合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战略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电子商务事业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该项国家标准的推出,不仅会激发现代艺术品市场,也为古代艺术品的规范交易和流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北京正南文化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井志华看来,通过该项国家标准,人们就可以利用包括rfid在内的各种自动识别技术手段,分别对艺术品创作人及其作品在网络空间的可信身份进行标识赋码,从而彻底解决长期困扰艺术品市场辨识“真人真品”的保真问题。 按照《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艺术品》国家标准,将使用国家标准物联网标识编码“ecode”,实现艺术品一品一码的编码要求,保证每一个艺术品都有唯一的编码并采用国标加密机制。“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一样。” 国编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太康说。 “有了该项国家标准,再加上相应的大数据标识赋码和实时采集系统,将十分有利于针对艺术品交易发生的各类案件,展开轨迹追踪、痕迹分析以及定值定损等相关工作。”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专家梁亚力表示,该项国标在推动国家各部门规范艺术品科学鉴定、物证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领域,起到了跨界融合创新作用,为民间艺术品交易市场合法规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司法保证。跨界融合唤醒市场生机 据该标准编制负责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刘颖博士介绍,国家标准《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艺术品》的推出,为艺术品交易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该标准与gs1全球通用标准的身份标识信息和信息交换标准规范相符合,将有力推动我国艺术品市场与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作为该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华夏通凭公司董事长徐子平表示,依靠国标我们将构建面向全社会的艺术品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由平台实时采集所有艺术品创作人的创作信息和作品的流通交易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分析模型,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针对艺术品创作人及其作品进行科学、开放、透明的评级和估值。这将推动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进入一个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万亿“风口”引来各方追捧 文化艺术品不仅具有极强的保值、增值功能,其作为精神产品,还具有极强的欣赏功能,因而投资者不仅可以通过艺术品投资获利,还可以通过艺术品收藏来美化生活、陶冶自己的精神生活。有分析认为,按照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通常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在需求至少有几万亿元的规模。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资本、拍卖、电商等各路英豪的追逐。近年来,阿里、京东、美图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杀入”艺术品市场,或直接投资,或通过整合艺术品拍卖公司、美术馆、文化公司等资源分一杯羹。 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大数据、电子支付、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对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不仅要解决基于信息公开与透明的安全和效率等行业痛点,也要注重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要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消费者打造更为便捷的资产配置方式。
相关问题